2006年3月2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一顿饭化开一个结 几句话打动一片心
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

  “蒋所长,最近好吗?我的节日灯具生意越来越红火啦!没有您,哪有我的今天啊……”临海市开石村的老娄是临海市大洋街道司法所的常客。谁也看不出,这个豪爽的成功商人曾在监狱里呆了8年。刚出狱那会儿,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。
  因为做假钞,老娄被判了8年有期徒刑。刑满释放后老娄重归故里,却发现一切都变了:父母已经去世;老婆带着11岁的孩子回了娘家,发誓不与他见面;家里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。
  在大洋街道司法所建档案时,表情麻木的老娄引起了司法所所长蒋圣君的注意。可不管他问什么,老娄都不肯说。“我们司法所有个规定,归正人员回籍,我们要陪他吃一顿饭。走,我陪你吃饭去!”蒋圣君不由分说地把一脸惊愕的老娄拉到了快餐店。
  饭桌前,蒋圣君说:“作为老家人,我们都很欢迎你回来。有什么困难尽管说,能帮的我们尽量帮!”老娄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……
  了解情况后,蒋圣君当即把娄妻请到了司法所。在蒋圣君的劝说下,娄妻终于决定与老娄重归旧好。
  后来,在司法所的帮助下,老娄的房子重新建了起来,一家人做起了生意。现在,老娄的收入比蒋圣君要高得多,大洋街道司法所也成了老娄全家人最信任的地方。
  “陪吃一顿饭,多说几句话”,大洋街道司法所的归正人员人性化管理,使得许多像老娄这样的人重新步入生活正轨。街道还根据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现状,成立了大洋街道安置帮教协会,并与多个企业联系,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,有效解决了归正人员的就业问题。2004年和2005年,大洋街道87名归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都为零。
  普法工作要对百姓口味,大洋街道司法所深知这个道理。社区普法、外来人口普法,大洋街道总能找到合适的“药方”。大洋街道司法所有个“100+1”工作模式,“100”就是百分百做好规定的各项工作,“1”就是每年针对当地实际,开展一项创新工作。
  大洋街道地处临海经济开发区,民营企业多、流动人口多,劳资纠纷、工伤纠纷经常发生。针对这一特殊情况,大洋街道司法所按照谁用工、谁普法的原则,在企业内部成立了企业普法学校。为了让外来民工纠纷得到有效化解,司法所还找了几位外来民工担当社区调解员,让老家人说服老家人,自然事半功倍。5年来,大洋街道外来人口犯罪率逐年降低,社会环境、经济环境大大改善。